自2001年国庆在宁波五龙潭溪降后, 随后数年每年都会有些小型的户外探险,如纪龙山探洞, 天台山悬崖速降,铜壶滴漏溪降,武义小黄山悬崖速降等,虽然那些活动也比较刺激,但一直未找到较大规模的探险活动。而我早已对那些小型的户外探险提不起兴趣。从网上看到网友字里行间,洋洋洒洒地介绍或者听到其他人兴奋的议论, 不免为之一笑。最有趣的是有一次乘地铁上,我旁边站着两个看似搞户外运动的领队在喋喋不休地讨论究竟是在五龙潭的第几潭做溪降,我看了一眼他们便下车,顺便说了一句还是“润泽潭吧”(其实是一段高达20米的瀑布,非常适合做溪降),他们目瞪口呆的盯着我,我也不理他们,径直地下了车。想来他们认为碰到高手了。一晃两年半过去了,我一心想组织一次路途较远的探险活动,只苦“夜夜酒醉到深更”。而这次终于能够忙中偷闲。经驴友介绍了个香格里拉向导—小和,在他的提议下,准备徒步穿越香格里拉大峡谷,进而到达巴拉根宗雪山。巴拉根宗雪山位于云南和四川的交界处,最高峰海拔4808米,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植被茂盛,品种繁多。因未经开发,生态保持的很好。在我出发前,有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要去这个鸟不生蛋的地方。大鹏志在千里,岂鸿鹕知之哉!为了准备这次活动,我可是花了点血本。将一些装备升了级。没买过的买!买过的换!这么一折腾,口袋里板板用了个精当光。没办法,又拗了银行的分,整装待发。
05/22 晴 上海经停昆明到丽江,包车到中甸
起了个大早,将装备都再检查了一下,叫了辆叉头,直奔机场。到了机场,恰巧碰到同伴小兵张嘎和他的漂亮LP。虽说小兵户外运动经验不足,但居然能说服LP大人一起去,也足以让人肃然起敬。但他老婆说不放心他,所以一起来。(奇怪,我又不是同志,有什么不放心的。)二话没说,大家领牌,过安检,登机。飞机于09:40起飞,12:30到达昆明。转机时,发现机场居然还停了两架米格战机。真不知道台湾人看了后会不会松一口气。到了丽江是下午13:30,拿完行李出来。只见我们的向导小和和司机小小何在门口等我们。我们互相含喧了几句,上了金杯,先到丽江古城垫肚子。小和报的车价还算公道,路上将行程做了简单安排。我们随便找了家店,边吃边聊了起来。向导小和是个“混血儿”,他的老爸是纳西族,老妈是藏族。和姓是纳西族第二大姓。小和一看就像个藏族人,年龄和我一样大,还一直叫我童哥,挺客气。小小何则是个纯藏族同胞,满脸络腮胡,我第一眼看到他时,以为他快四十了,后来才知道他比我还小五岁,不过普通话很标准。吃完后,顺便买了抗缺氧的药,上车直奔中甸。一路无话,只路过金沙江第一湾拍了几张照,沿路欣赏风景。下文18:30到了中甸县城。找了家宾馆CHECK IN,小兵夫妇说省点开销,三人挤一间算了。可我哪好意思啊,不能妨碍人家搞计划生育呀。最后开了两间房,看看房间还算干净,设施也不错,居然还有“生力宝”,真后悔没带…。吃完晚饭后,就回房间睡觉了。一开始有点热,我就盖毯子睡,睡到半夜,被冻醒了。我乱翻,居然找不到被子。没办法,我只好将另一床的毯子拿过来,将就到天亮。
05/23 多云 中甸到桥头村,徒步17公里到中继站---水庄
本来说好八点出发,但九点才走,小和还到菜场去买了点菜。小兵还为了一只不是纯种的藏獒来了几个特写。又是上车睡觉。11:30到达桥头村。我们明目张胆地进了村,引来不少村民好奇的目光。小和去找马匹驮行李,让我们等着。过了会儿,他说村里没马,只有驴。让我们先到藏民家里吃饭。到了藏民家,小和演讲了篇论文,并做了演示,题目为《将青稞麦粉和酥油茶组成团状结构的有机体并进入人类消化系统之可行性研究》。这是我第一次研究这种题目,我的感官系统告诉我研究略有难度,味觉系统在分析和尝试之后告诉我结论---难吃!我们又研究了《在手工作坊制造的从奶牛乳房分泌物中提炼经发酵后产生的白色半流汁体入口可行性》等报告,突然有种我不吃谁吃的感觉。我囫囵吞了几口,就了点水喝。休息了一会儿,小和告诉我们驴准备好了。我们在村口看到三头小毛驴,毛秃秃的。我们的行李加起来有两百多斤,真怕他们受不了。村民说没关系,它们连大包水泥都驮得动。村民帮我们把行李驮在了驴身上,13:00从村后的小路直接走进了香格里拉大峡谷。
香格里拉大峡谷全长230公里,我们现在走的这一段是从出口倒走进去的。它的入口处便是稻城亚丁。峡谷中有一条河,名叫岗曲河,河流湍急。我们刚走进去的时候,小和告诉我们要走四个半小时,我们觉得还好。进入峡谷后,绿水青山连绵不绝,悬崖沟壑上下起伏。流水潺潺,轻风徐徐,都象是欢迎我们的到来。天开始有点热了,我们一行6人(包括两个马夫,是夫妇)进了峡谷。在山腰上只看见一条一米宽的羊肠小道弯弯曲曲通到远方,根本看不到尽头。路上大家都出于赶路,话也不多。小道时窄时宽,时高时低,时陡时平。有几段是在山腰中凹进去的,明显是人工开凿出来的。这不禁让我想到浙江仙都也有这么一段路,名曰龙耕崖,意思是这路是龙在半山腰盘旋而出的。只是没这么长也没这么窄。而且路上高高低低的石头很多,幸亏我穿的是高统登山靴,很好的保护了脚踝(以后请买XX牌登山靴,脚好,味道也好)。路上有几段峡谷的景色还不错,拍了几张照片。我们还碰到几个伐木的藏族村民,他们很友好的和我们打招呼,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问我们“去巴拉?” 我们也礼节性的笑笑。我们走得不算慢,到了第一个村庄已是下午16:30,走了整整三个半小时。到了村子后,将矿泉水瓶灌满了山泉水,并脱了鞋子,让脚吹吹风,小憩片刻后重新上路。走了一刻钟,过了一座石桥。小和告诉我们已在四川境内。这段路也差不多,不过还有几小段草地。我们行进了大概四公里,进了一片树林。休息了大半个小时,主要是等我们的驴队。那对夫妇赶着驴,走得很慢。丈夫体力不行,一直被他老婆埋怨。小兵又要唱山歌,唉,真是懒人屎尿多。在这里和小和聊了会天,也使我更加了解小和。他家是世袭土司,直到五十年代。他结婚了,用阿拉上海闲话来讲是个招女婿,现住在中甸。平时好交朋友,从96年开始做徒步探险,经验丰富。等到马夫们赶上来,我们又开路了。一路上踩了不少花花草草,如果唐僧走这条路取经,孙悟空干脆自杀算了。我们于18:30到达宿营地—水庄。水庄是个宁静的小村,总共才五户人家。远远望去,小桥流水,在一小块平原中竖着几栋藏式民居,炊烟寥寥,旁边紧挨着金黄色的麦田。正是“农家田园景,疑是桃花源” 好一幅油画人家!水庄在河的对岸,以巴拉吊桥相连接。过了河,又是云南界内。想想一下午,徒步穿越了17公里,地跨两省,虽然很累,也不免有些洋洋自得。
WWW.LVYOUWANG.ORG 版权所有 (C) Copyright 2004-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