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滇西高原与滇西横断山脉相交的云南省祥云县是云南之源,被称为“古云南”和“小云南”。境内的云南驿,至今仍保存着云南省中“云南”的原称。祥云是中原文化传入云南的桥头堡,也称古云南,境内,有一颗镶嵌在西南古丝绸之路上的耀眼的明珠———云南驿。“云南”二字正是源于此。
今天祥云的「云南驿」一名,保留了二千一百一十二年的历史,“汉武帝无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彩云现于白崖,遣使迹之至此,及置云南县。”自公元前122年至今的2000多年间,有史可考的“彩云南现”不下10余次,盛有“彩云之乡”的美誉。也留下了十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云南驿是我国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西汉时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云南驿是境内最早的县治驻地,在此设置了云南县;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置云南郡,治理机构即设在云南驿,云南驿是云南郡治与云南县治的同驻地,云南驿作为蜀国南中七郡之一,为滇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358年;南诏时期,云南驿为云南赕所在地,并设置有军事机构云南节度;唐贞元年间,是云南驿的鼎盛时期,唐武德四年(621年)至天宝九年(750年)的128年中,云南驿为西宗州与宗居县的州、县治同驻地;元代,元和元年(806年)至宪宗五年(1255年)共449年,云南驿一直是南诏国及大理诸国的云南赕治驻地,政府在云南驿设置云南州,当时的云南驿是滇西第二大治;明朝,洪武十七年(1384年),云南县治由云南驿迁往洱海卫城南,另筑新城于今祥云县城,结束了云南驿从西汉至明初近1500年间作为行政管理机构县、郡、州、赕或军事管理机构节度所在地的历史, 民国7年(公元1918年),因省县同名才改称祥云。但是云南驿的名称却一直保留了下来。从时间上来说,“云南驿”最早将“云南”作为地名,是云南省省名的起源。 “云南县”一名改作“祥云县”以后,唯有“云南驿”把“云南”一名保留至今,时间跨度达2000多年。云南驿站现虽已荒废,但仍然保存了不少作为驿站时期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由民居、商铺、旅店、马厩等组成的古朴城镇风貌,古代丝绸茶马驿道的道路遗迹,抗战时期美国飞虎队旧地及遗物等等。
地理:
祥云县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地处东经100°25′—101°02′,北纬25°12′—25°52′。是滇西的东大门。东距昆明市282公里,西距大理市46公里;由东向西有楚大高速公路、广大铁路和320国道三条交通大动脉穿境而过,向南有214国道和正在建设的祥云至临沧二级公路,向北有祥云至宁蒗进四川三级公路。祥云是通往滇西八地州及思茅部分地区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南亚、东南亚的交通枢纽。全县辖8镇4乡,总人口44万,国土面积2425平方公里,坝区面积332平方公里,是云南省四大平坝之一。境内最高海拔3241米,最低海拔1433米,坝区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900—2000米,历年平均气温14.7℃,年平均降雨量810.8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623.9小时。属北亚热带偏北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的气候特点。
主要景点
玉皇阁 天峰山老君殿 水目寺 禾甸万寿寺 祥城东城门洞 祥城钟鼓楼 九鼎山双塔 水目山塔
水目山塔林 金旦塔 红土坡石棺墓群 检村石棺董友弟 墓董友弟墓石刻 楚场古驿道
米甸地龙 大波那古墓 天华山 清华洞 水目山 洱海卫城 青海湖 驼峰机场等。
云南城遗址位于今祥云县云南驿。西汉武帝时,置云南县,属益州都。东汉云南县划归新设的永昌郡。蜀汉、晋、南 朝属云南郡。据史书载:诸葛亮南征之后,把东汉时期益州郡 的弄栋县,越郡的青岭、姑复、遂久及永昌郡的云南、邪龙、 叶榆等县划出,合设云南郡。
设郡之初,即以原永昌郡大姓吕凯为太守,驻云南县(今云南驿)。云南县为都治。到了唐代 南诏时期,改设为云南赕。《蛮书》载:“云南赕,云南城,天 宝中阁罗凤所规置也。尝为信州地。城池郭邑皆为汉制。州中 南北二十余里,东西四十五里。带邑及过山虽有三千余户,田畴多废,闾里少人。诸葛分永昌东北置云南邵,斯即其故地也。西隔山有品澹赕,亦名清字川,尝为波州。”南诏阁罗凤最早建立的一个节度,即云南节度,就设在云南城以对付唐 朝。贞元十年(公元794年),唐朝派袁滋入南诏册封异牟寻, 到云南城,节度使蒙酋物出马军100队,步兵300人,夹道排立,带甲马10队引前,步枪500人随后,去城10里迎候。
云南城可谓古代名城。唐以后随着朝代更替,云南城的历史地位不复存在,逐渐成了一个驿站小城。遗址渐已消失。文物工作者曾对云南城遗址进行过初步的调查,在云南驿旧站村还有一些依稀可辨的遗迹。
最后的“马锅头”
因彩云南现而得名的云南驿,作为南方丝绸之路“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的重镇,已有着二千一百多年的历史。走进这座古老的驿站,一条青石路从遥远的中原蜿蜒而来,穿过古镇又逶迤而去,渐渐消失在茫茫的群山和云海之间。街道两旁显得十分陈旧而萧条的铺面和街心中的“引马石”上依稀可见的马蹄印仿佛在印证着那段正在消失的历史。一位年事已高的老掌柜依在自家年久失修的店门口,哼着忧伤的“赶马调”,回味着那段不可磨灭的记忆……
多少年来,途经云南驿的商贾马帮络绎不绝,过往客商熙熙攘攘,小镇格外热闹和繁忙,大大小小的马店曾经发展到三十多家,云南驿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西南丝绸之路上漂泊的马帮的家园。
现在还健在的钱家第四代掌柜钱家定回忆说:“那是让人难忘的日子。傍晚,伴随着落日的余辉,一队队马帮在叮当作响的马铃声中,进驻这座古老的驿站。天还未黑,客房就住满了南来北往的赶马人,他们虽然已经在崎岖的山路上跋涉了一整天,仍饶有兴致地聚集在一起,一面喝着香喷喷的烤茶,一面吹嘘着各自在路上的见闻和奇遇,奔走了一天的骡马大口大口地吞嚼着草料,不时地打着响鼻……
迎着次日的黎明,在一片吆喝声中,一批批驮着各种物资的马队又匆匆奔向它方。
在抗日战争期间,大量的抗战物资通过云南驿运送到了抗日前线,云南驿也因此而更加奠定了西南交通重镇的地位,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火车、飞机和高速公路的相继开通,马帮原始的运输功能已经成为历史,云南驿便是见证云南交通史的驿站。
WWW.LVYOUWANG.ORG 版权所有 (C) Copyright 2004-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