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云南旅游 > 旅游攻略 > 九千米高差外转经
九千米高差外转经
https://www.lvyouwang.org 添加时间:2012-10-01 02:32:50 来源:我游网 点击次数:

  九千米高差外转经

  9,000 Meters Upward

  “外转”则是围着梅里雪山做360度的顺时针绕行。从德钦到羊咱,过澜沧江、杜格拉古山口,到西藏察隅县察瓦龙乡境内,沿怒江及其支流玉曲上溯,再经说拉山口回到云南一侧。徒步距离约150多公里,需翻六座高差一两千米的大山,艰险异常,需用时13~15天。

  羊咱——进香台垂直上升1240米

  海拔1,905米的羊咱大桥是传统外传经的起点。羊咱是康巴藏语,“羊”是“山”,“咱”是“下”,意思就是“山脚下”。跨过桥下湍急的澜沧江,我们踏上了有七百多年历史的转经路。

  抵达进香台海拔3,150米的山垭口时,已是下午三点。密密麻麻的经幡纵横交错,还堆积着很多的旧衣服。最后看一眼远处的白茫雪山,便从垭口下转,进入地图上标明的“阿色大道”。我和达娃负重急行,追赶前面的转经队伍,几乎顾不上环顾周围的美景。在一个小垭口停顿休息,劳累、饥渴立时浸透全身,让人不想再挪动半步。四周山高林密,对面一座大山雄赳赳拔地而起,如剑锋破土而出。笔直的云杉林后,雪峰狰狞,那是肃森怖猡神山,海拔有五千米左右。

  直到永纳,我们才赶上前面的队伍。夕阳已将远处的雪峰染成金黄,深色的原始森林透着说不出的神秘,奔腾喧嚣的永支河裂帛碎玉般从山涧滚滚而下。今夜要在此露营了,转山的藏民们早已在大树下、凹陷的巨岩边打好了地铺。与我们的装备相比,他们行囊可谓简陋:氆氇、被窝、塑料布。

  进香台——永纳垂直上升330米

  雨淅淅沥沥地下了一夜还没停,打整好一切,我们与来自云岭的藏民甲地夫妇结伴启程。沿着湿滑逶迤的山道一步步往上攀登,雨雾弥漫,两侧山峰若隐若现。大家都默默无语,只有永支河一如既往地喧嚣着。

  达永就这样无声无息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仿佛一脚从山区踏进了草原,山道在一个弯转后,眼前豁然开朗,茵茵的高山牧场静静地铺满山谷。这里海拔3,225米,“达永”,康巴藏语的意思是:“山谷间较宽阔的地方”。

  宽阔的草场上散落着两三间竹屋,檐下晃着几盏红灯笼,那是阿部次仁的客栈。这个热情的藏族小伙把浑身湿透的我们迎进屋子,里面打扫得干干净净,火塘窜着温暖的红色,墙上贴着莲花生大师和卡瓦格博的画像,一把残破的独龙刀挂在墙柱上。我们一边烤火,一边跟阿部聊天,小伙子进山开店已有两个多月,他曾外转经四次、内转经三次,最要命、最危险的是冬季翻越多克拉卡,他和一个朋友掉进雪坑,两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得以脱险。他说,每年来梅里转经的人中,总有人命丧多克拉卡垭口,而对于虔诚的藏民来说,能够死在转经路上都是一种幸福。

  永纳——多克拉卡垂直上升1085米

  多克拉卡,康巴人称之为“通向山口的石头梯子”,历来是转经路上的危险之地,可以把你引往天堂,也可能导向地域。今天我们要登上这架梯子。

  五彩经幡的飞舞之处,就是多克拉卡的地界了。跨过桥、穿过经幡、路过刻满经文的巨石,山的坡度渐渐陡峭起来,“之”字形的山道蜿蜒向上延伸。多克拉卡真是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气势,四周雪峰连绵、嵯峨峥嵘。

  我们上升到4,300米的多克拉卡,垭口两侧经幡飞舞,山峦犬牙交错,我无法判断哪是“地狱之路”,哪是“天堂之路”。站在垭口伸头俯望,下坡的路异常陡峭,看得让人心惊肉跳。翻过垭口就是西藏境内的察隅县,那边的山势更是险得令人绝望。“之”字型的下坡路据说有130个弯。

  沿着山路向下走。周围的景色异常荒凉,干渴一直困扰着我们,而那条白得像乳汁般的河流在我脚下至少也有二百米的高差,可谓“远水解不了近渴”。远处高山巍峨、雪峰耸立,永无止境的“章切”路是我们忍耐力的残酷检验。

  傍晚,我们爬上“罗细亚”山拐口的时候,筋疲力尽。这里海拔2,900米,却是信奉藏传佛教的藏民死后灵魂的必经之地。遍地是密集的经幡、成堆的衣服和搪瓷小碗,还有成串的小石块挂在山道旁的树上、崖石下。

  多克拉卡——那通拉垂直上升1185米

  连绵的夜雨成了我们晚起的理由,昨天实在太累了。甲地夫妇一小时前就出发了,我们冒着雨匆匆追上去。

  一条清澈的山溪在我们左右欢淌,前面树木掩映之中,冒出青烟缕缕。绕上去一看是一队转经的藏族人在煮茶吃糌粑。我们结伴上路。一个藏族小姑娘跟在她爷爷的身边,头发被雨淋得湿漉漉的,贴在额头上。我想把自己多余的一顶丛林帽送给她,她竟然怯生生地躲到了爷爷身后。达娃说,小姑娘的背篓可能有十多公斤,从体重与负重的比例而言,她的负荷量已经超过了我们。

  山道弯弯似永无尽头,我一个人在队伍的最后面踽踽独行。翻过“那通拉”山垭口,一座座依山而建的木屋群让人心生欢喜。那是阿丙村。一行人停下来休息,煮面饮茶。

  那科罗——扎那 垂直上升190米

  沿阿丙河上方的山道逶迤前行,雨时不时地从天空飘洒下来,我们进入了日隆那大峡谷。雄峻、苍凉的山势和奔流的江水,让人不由得联想起虎跳峡,最令人惊奇的是崖壁上那些石刻壁画和经文,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前方一座气宇轩昂的大山,据说就是莲花生大师的化身。脚下怒江汹涌地向南奔去,两岸的群山如钢骨虬筋的雄壮臂膀笼着浩浩荡荡的江水,架接两岸的溜索如蛛丝般在水雾里隐现。

  雨水令江边狭窄的栈道又湿又滑,稍一大意,就会坠落江中。谢天谢地!我们总算是平安通过。怒江来了个九十度的大转弯,江水回漩澎湃,气势恢宏。大家正看得忘情,几块篮球大的落石从我们刚通过的地段飞落……

  今天的路并不漫长,中午抵达宿营地热水塘,海拔1795米。终于可以在温泉里美美地泡一个澡,终于可以睡在平整的地面上,这该是转经以来最舒服的一天,在刻满六字真言的崖壁下,滔滔的怒江水声伴着我们入眠。

  扎那——堂堆拉卡 垂直上升1335米

  藏民收拾行囊简单而迅速,他们没有等人的耐性,所以为了不掉队,我们起了个大早,可是一拍照,我又被远远地落在了后面,达娃时不时地在前方不远处边走边回头张望,生怕把我落得太远。

  那个著名的刚体滑坡地段在视野中出现了。“曲珠毒该”意思是“曲珠这个地方有白沙的危险地段”。滑坡带有六十米左右宽,坡度在通过地段约五十度左右,几乎是数以百万计的公分石斜铺在那儿。我想,这就是“千枚岩”崩塌地段吧。通过时没有人说一句话,只有脚步踏过地面时沙沙的声响。屏息敛气,大家总算都平安通过。

(发布于:云南旅游网)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